新闻公告

新闻公告

当前的位置是: 首页 >> 新闻公告 >> 正文

浙江师范大学张彦春教授访问我院并作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 :2025年05月17日      浏览量 :

(内容来自四川大学计算机学院官方网站)

5月14日,浙江师范大学张彦春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维多利亚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访问我院并作学术报告。本次学术报告的题目为:智慧医疗:医学大数据挖掘及AI在疾病诊断及病人监测预警健康管理的创新应用。

张彦春,浙江师范大学杰出教授,维多利亚大学名誉教授,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院士。曾先后任中科院大学和复旦大学特聘教授,河北工程大学学术副校长等职务。

张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社会计算和电子健康,大数据与AI算法与应用研究工作,在信息技术及医疗健康领域发表国际期刊和学术会议文600多篇。已出版5本专著,编辑书刊和专辑20多部,完成指导相关方向40多名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成果被广泛引用并已产生较大社会影响。比如张教授团队的病人监测预警研究在多家中英媒体报道, 包括 The Australian, The Age,Brisbane Time,Sydney Morning Herold,China Daily, ChinaNews,XinhuaNet 等。

张教授目前担任国际万维网期刊 (World Wide Web)主编, 国际健康信息科学及系统期刊 (Health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Systems)主编, 国际互联网信息系统工程协会(WISE Society) 主席。曾获得多项国家/国际专家称号,包括中国科协海智特聘专家,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新西兰马斯登基金评审专家,英国UKRI医学研究理事会评审专家等。

医疗健康是目前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最为关注的领域。人工智能+医疗大数据将对医疗产业赋予新的能量与机会。本次报告中,张彦春教授从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及应用的角度出发,探讨生命各阶段的健康分析,人体和疾病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介绍基于医学数据的数据集成、数据挖掘、数据关联分析等技术方案。同时,张彦春教授也会对睡眠健康/精神健康、心电分析、手术重症分析、医学图像分析、肿瘤检测等智慧医疗应用进行讲解。

讲座开始后,张彦春教授首先向到场师生们介绍了医疗诊断与智能医疗研究的关系。张教授说到,自己虽然长期从事智慧医疗相关的研究工作,但并不是医生。有不少朋友找到张教授咨询健康问题,张教授都要说明自己并非专业人员,仅能根据个人经验给出一些建议。张教授也将这些建议送给了在场师生,比如:注重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早睡早起、膳食均衡;注意生活环境对个人健康的影响,包括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尤其注意个人心理健康;基因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是当前医学界研究的热点。张教授从人人都关心的身体健康谈起,现身说法,内容浅显易懂,立刻引起了听众的兴趣。

紧接着,张教授提出了智能医疗的概念:智能医疗=AI+医疗,以医疗大数据、算法、算力为三大基石。其中,医疗大数据的出现得益于互联网的大规模发展,算法则紧跟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前沿,而智能医疗所需的算力支持,又与并行计算、超级计算机、云计算等技术革新息息相关。

接下来, 张彦春教授开始介绍智慧医疗领域的具体问题和相关技术。张教授首先介绍了基于脑电信号进行疾病预警的案例。脑电波,英文简称为EEG,是一种使用电生理指标记录大脑活动的方法。EEG能够记录大脑活动时的电波变化,是脑神经细胞的电生理活动在大脑皮层或头皮表面的总体反映。EEG在神经系统疾病诊断、脑机接口、疾病检测等方面都有应用。

然后,张教授介绍了基于脑电波信号采集的睡眠分期判定工作:将采集的EGG信号的时间序列按列表示,并定义节点链接的方式和含义,能够进行发作性睡病分析。张教授及其团队的一项重点研究内容为基于EEG脑电信号进行癫痫早期预警,这项工作包含脑电信号处理、特征提取、信号分类、预测未来信号异常、诊断决策五个环节,张教授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了详细介绍。除此之外,张教授还介绍了精神病与认知障碍辅助诊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EGG用于检测精神分裂等工作。

最后,张教授展望了智慧医疗行业的未来发展。张教授认为,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还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比如辅助医生进行疾病诊断、帮助患者自诊自查、进行疾病的早期筛查、提高医疗效率等。分享结束后,张教授与到场师生们进行讨论交流,同学们踊跃参与,现场氛围十分热烈,本次学术讲座圆满结束。

(记者团记者:刘 红)

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智能科学与技术学院)

2025年5月17日

上一条:厦门大学苏劲松教授于我院进行学术报告

关闭